新闻资讯
华体会电竞,华体会电子,华体会体育官网,华体会靠谱吗,华体会APP,华体会官方网站,华体会网址,华体会官方平台,华体会app下载,华体会体育靠谱吗,华体会2025最新,华体会世界杯,华体会欧洲杯
主持人: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保险业的进步,保险产品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金融工具,关于保险的话题也日益成为媒体所关注的焦点之一。今天,我们特别邀请到国内知名媒体《第一财经日报》资深记者陈天翔先生和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总经理郑禄荣博士就保险热点话题进行专场交流。目的在于从新的视角诠释保险本质,并且对“如何通过保险来规划人生”给出自己的见解,以此帮助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保险认识,并且能善加利用保险——这一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记者:郑博士您好!很高兴今天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我是《第一财经日报》的记者陈天翔。保险业在国外已经经历了300、400年的发展历史,而在我国却只有十几年发展时间,因此社会上对保险的认识和看法也是五花八门。来之前,我特意做了不少功课,向周围的同事和众多网友征集了他们对保险的看法,以及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今天想听听您作为国内保险业的资深专家,同时又是一家全国性保险公司的总经理谈谈对这些问题的看法。现在我们就开始进入今天的采访环节。
记者: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关系,我平时在采访中需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我发现随着这几年国内经济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经济生活,原先只有在财经院校或者经济学家口中出现的词语,现在在一些老百姓口中也越来越多地出现,比如GDP,CPI,还有印花税等等。人们也开始知道银行、证券、保险是金融业的“三驾马车”。不过虽然说都是马车,但是人们对这三样东西的认识却有着巨大差别。说到银行,大家就会想到是存钱、取钱、汇款的地方;说到证券,就能想到每天上下波动的股价,涨了就是赚钱,跌了就是赔钱。但是关于保险,每个人却有自己不同的看法。
为什么大家最接受银行?在我们国家市场经济时代,银行业的经营方法和手段与计划经济时代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毕竟计划经济时代银行业是存在的,一直延续到现在。证券业是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保险业在计划经济时代完全停顿,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保险业是从92年才开始。这三大金融行业里面起步最晚的是保险,跟世界上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金融体系相比,唯独保险业跟国际上差距最大,当然发展空间与潜力也是最大的。比如现在工商银行在世界上规模已经排在第一位了,银行业尚且还有差距;证券业跟国际上比也有差距;保险业的差距更大,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来说。我国GDP总量已经在国际上排在前三大经济体了,但是保险业却排在几十名后。这是起步差距。
是平平安安的,没碰到什么问题,但是也会有财产损失!为什么呢?想象一个现实,如果你最好的朋友或者最亲的亲人里面,有一个人患了重病或者发生意外,需要100万现金,周围这几个朋友知道你手头有100万现金,只有你拿出100万现金来才可能解决问题,这100万虽然是你多年积蓄,但是我相信很多人最后还是选择拿出来,至少会拿出一部分。所以说如果没有保险制度,任何人都会造成财产损失,就是这样理解。因为你碰到的不只是你面临的人生风险,别人面临的人生风险都可能让你
大家想想,如果当事人靠很多人捐款治疗,或者靠亲戚借款治疗,或者用家里小孩子读书费用治疗,或者用家里准备改善住房条件的款项来治疗,作为当事者躺在病床上肯定会想,我怎么那么倒霉,我得了一场病要靠向那么多人借债,或者要把全家人十年的努力化为乌有!他会在一种愧疚、没有尊严的精神状态下接受治疗。反过来如果你是通过保险制度来解决高额的医疗费用,那你在医院里会非常乐观地接受这个事实,并庆幸现代医疗科学技术可以解决这个疾病问题。通过保险制度可以解决你的财务负担,让你生病都有尊严,这就是有保险制度和没有保险制度给你带来的巨大差别。
菩萨一定讲信用会显灵,保证你这辈子几十年遇到“911”的时候、遇到地震的时候、遇到飞机失事的时候,都能死里逃生,同时也不会得重大疾病。这是最显灵的菩萨庙了,你愿不愿意去?”我相信那些虔诚的人肯定都愿意去,只不过不相信有这种地方而已。我告诉大家保险公司就是这个地方。你每年向保险公司交一定的保险费,等于保护费,保险公司保护你不会出事情。为什么说最讲信用呢?如果保险公司没保护好你,违约了,会有几十倍、上百倍的“违约金”给你。因此可以很简单的理解为保险制度是最讲信用的“活菩萨”。
我最近跟很多朋友交流,自己为什么从踏进保险业以后就深深地爱上这个行业,而且不愿意离开?因为我一直觉得保险是一个大慈善,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是一个最大的慈善机构,而且也是最信得过的慈善机构。我知道社会上很多人讲到做慈善的时候都愿意,但是讲到买保险的时候都很抵触。其实保险是一个大慈善,而且比一般的慈善机构还有更多的功能。为什么这样说?虽然我没有对慈善制度做全面的研究,但是我知道慈善机构需要具备的两个特点,保险机构也都具备了。
郑博士:如果大家理解了保险是什么,知道了保险的内涵很广,它的内涵越广就越说明这个产品能用来解决很多问题,或者用来规划我们每个人的人生,这就是相对应的。如果功能很单一,能够解决的问题就很单一。大家只有真正理解保险的意义与功能,才能利用保险制度来做好自己的人生风险规划。我觉得这个行业有一个遗憾,保险发展十几年,很多购买保险的客户不知道自己买的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所购买的保险产品是否能够真正解决整个家庭的财务规划。
例如工薪阶层,首先需要纯粹保障型产品。现代社会大家都用银行产品,就是按揭贷款买房子、买车子。所以设计保障最重要的是根据家庭的资产负债表与现金流来设计保额,目的为了保障家庭的生活品质稳定不受影响。比如一个普通家庭用银行按揭做消费,有负债100万,碰到风险时你有100万负债要解决,如果不解决就会影响到家庭生活品质。还有预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维持这个家庭现有的生活品质必须要有的现金流。比如这个现金流也是100万,包括小孩子的教育、正常的生活等等,那么这个家庭最需要的保额就是200万,这就是最
郑博士:我肯定买了保险的,我不但买了保险,而且买的是“纯正”的保险。我经常说,保险公司高管、精算师买的保险,都是很多老百姓不愿买的,而且是很多老百姓看起来是最不好、认为是最不划算的保险。从这个角度更加说明对保险的理解上,真正的专家跟一般老百姓还是有差别的。我最重要的一款保险是每年交5万块,交费20年,一共交100万保费,没有一分钱返还。为什么我买这个老百姓觉得最不合算,但我认为最合算的保险?根据刚才讲的保障额设计理念,我的家庭通过银行贷款买房,负债是400万左右;我的家庭成员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能够保持现有生活品质,我认为也要400万,把小孩子读书以及太太很多年没有上班的问题都要考虑进去,所以我基本保额就要800万。我希望用最小的代价,即每年交最少的
比如,如果我健康或者各方面没有风险,我只要正常上班,我家庭就没问题。我的保险就为了解决我的人生风险问题,所以我认为每年交5万块,交了20年,如果20年交100万出去一分钱拿不回来,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合算的人。你难道不愿意用100万买这个合算吗?还有比这更合算的吗?你从保障角度去考虑就是最合算的,更何况我这100万块钱虽然自己没拿回来,但是它交给了很多发生灾难或者疾病需要帮助的人手上,我同时又做了慈善工作。
他说我有钱,钱多到不要买保险。至少从我所认识的有钱人(有千亿等级的,有亿等级的,几十亿等级的)给我的印象,在中国现阶段,还没有人认为我钱多到不希望赚钱的地步,而且往往越有钱的人想要赚更多的钱,每天他都在谋划,恨不得把每分钱都拿去投资赚更多的钱,恨不得早一天赶上李嘉诚,这是中国当代富人的共同特点。你很难找到一个另类,我钱太多了,不用赚钱了,就放在银行帐号上,而且现金流很多。如果说我钱多得不得了,再也不需要钱的人,实际上比普通老百姓还想着要赚更多的钱。